跳至主要內容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課程製作團隊
    • 我們的願景
    • SEL教育現況
  • 學苑課單
    • 學齡前
      • BODY認識身體
    • 小學生
      • 一年級
      • 二年級
      • 三年級
      • 四年級
      • 五年級
      • 六年級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教育專欄
  • 支持我們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課程製作團隊
    • 我們的願景
    • SEL教育現況
  • 學苑課單
    • 學齡前
      • BODY認識身體
    • 小學生
      • 一年級
      • 二年級
      • 三年級
      • 四年級
      • 五年級
      • 六年級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教育專欄
  • 支持我們

【失樂園:當孩子的遊樂園彩色變黑白的時候】

  • 2025-05-28
【陪四歲小安面對想念與害怕的五個方法】 四歲小安因爺爺突然生病住院,對遊樂園產生恐懼與思念。孩子的情緒需要翻譯與理解,大人可透過溫柔陪伴、觀察、看照片說故事、引導發現力量等方式,幫助孩子轉化悲傷為勇氣,讓愛與想念成為成長的力量。

在四歲的小安心裡,遊樂園曾經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。旋轉木馬的音樂、甜甜的棉花糖香氣、還有牽著自己手的爺爺微笑的臉龐——這些快樂的記憶,像陽光一樣,曾經毫無保留地灑進他的童年。

然而,有一天。爺爺在去遊樂園後回家就突然生病住院了,這讓小安的世界裂開了一道他無法理解的縫隙。不只失去了爺爺日常的陪伴,小安也失去了那個只屬於他與爺爺的小小樂園。

自此之後,每當大人們輕描淡寫地提起「要不要再去遊樂園?」小安的小臉便迅速漲紅,呼吸急促,甚至縮到椅子底下,用整個身體說著:「不要!我不要!」
那一刻,他不是在鬧脾氣,也不是不想去遊樂園。他的心裡,正在上演一場快樂與恐懼交織的情緒風暴。

聽見無聲的哭泣: 孩子的情緒需要翻譯

孩子的情緒,總是用最直接卻最難解讀的方式流露出來。
小安的反應,背後藏著三個重要訊息:

「我好想念爺爺。」
「我害怕,再開心的事情也會突然壞掉。」
「我不知道該怎麼承受這種失去的感覺。」

這不是任性,不是害怕玩樂場所,而是一種深深的、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失落感。
而大人,必須成為那個懂得翻譯孩子沉默的人——用心去傾聽,而非匆匆給出答案。

陪伴的藝術: 用溫柔的等待接住情緒

當孩子被情緒風暴捲走,大人最需要的,不是急著把他「拉回正常」,也不要說「別這樣」「沒事啦」,而是靜靜地、溫柔地,先蹲下來陪陪他。

再用觀察代替質疑,比如:「我看到你的臉紅紅的,呼吸有點快,是不是有點緊張呢?」「是不是想到爺爺,就覺得很難過呢?」

當孩子發現,有人願意陪著他的難過,而不是催促他離開,他才能慢慢有勇氣打開心裡的門。

看照片說故事: 讓回憶流動,不讓想念堵住

情緒需要出口,而想念,也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存放。
這時,不妨邀請小安,拿出幾張和爺爺一起的照片。

請他輕輕指著照片,慢慢說故事:
「這是我們在盪鞦韆的時候。」
「這一天爺爺笑得很大聲喔!」
「那次我們還一起吃了好多冰淇淋!」

透過看照片、說故事,孩子可以自然地流動自己的情感,把想念化成一個個溫暖的記憶片段,而不是被卡住的痛。

發現力量:向爺爺學習, 讓想念變成勇氣

當小安開始打開心扉時,可以進一步問問他:

「你覺得爺爺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呢?」
是力氣很大?是講故事特別好聽?還是力氣很大,可以一把抱起自己?

讓孩子想一想、說一說,然後鼓勵他:「我們也可以像爺爺一樣練習喔!想念爺爺的時候,也可以把爺爺教給我們的厲害,帶在心裡,慢慢變成自己的力量呢。」

這樣的引導,讓孩子從「被動的想念」轉向「主動的傳承」,讓愛繼續活在行動裡,而不只是停留在遺憾中。

小結|一場溫柔的成長練習

孩子的世界,比我們想像中更細緻也更深刻。
當小安抱著自己的害怕與想念時,他並不是抗拒生活,而是在學著與變動的世界和解。

陪伴,不是要孩子忘記悲傷,而是讓他知道,即使害怕,即使想念,爺爺的愛也沒有變不見。

「陪伴」是保持靜止,而非急著前行; 是發現沉默的奧妙,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痛苦的片刻

愛倫‧沃福特(AlanD.Wolfelt)

分享貼文

相關貼文

只要一個方法輕鬆破除親子隔閡:三明治溝通法,讓你和孩子變隊友

只要一個方法,就能打破親子隔閡!三明治溝通法以「肯定+建議+期待」三層對話,讓孩子放下防備、願意靠近。不再命令與對立,而是攜手成為彼此的隊友。

閱讀更多 »

路怒症也有三階段 安全保平安的三把火滅火錦囊

路怒症分三階段:煩躁、火大、失控。專家建議:先深呼吸轉移注意,遇火氣上頭就停車冷靜,若爆發立即脫離現場。長期透過正念練習與認知行為療法,學習情緒管理,讓每趟車程更安全愉快。

閱讀更多 »

數位洪流中的專注危機:破解數位代謝症候群

在數位洪流中,我們常被訊息分心,陷入焦慮與專注崩壞。數位代謝症候群正悄悄侵蝕大腦健康。設定數位斷食、關閉通知、專注單一任務,重拾深度專注與內心平靜,成為清醒的數位時代掌舵者。

閱讀更多 »

我坐在路怒症的副駕上,我可以做甚麼

當你坐在路怒症司機旁,保持冷靜、避免指責、巧妙轉移話題、協助導航、確保安全,必要時請求停車休息。事後以平和態度討論,鼓勵學習壓力管理,共同營造安心駕駛環境。

閱讀更多 »

從生氣到發脾氣:解碼情緒的健康密碼

生氣是情緒的警訊,提醒我們需求未被滿足;發脾氣則是情緒失控,易傷人傷己。透過覺察、對話與練習放鬆技巧,我們能將怒氣轉為行動,守護身心健康。

閱讀更多 »

情緒風暴與血壓危機:五種情緒的健康警訊

當情緒如風暴般襲來,憤怒、焦慮、壓力、恐懼與悲傷都可能讓血壓飆升、損害心血管健康。專家指出,長期負面情緒不僅傷心,也傷身。透過深呼吸、正念練習與運動等小習慣,我們可以有效緩解情緒風險,為健康把關。

閱讀更多 »
上一頁上一篇【第7堂:我的手和腳】
下一篇陪孩子穿越情緒凍結:十句溫柔話語,領他走出冰封森林下一篇

sEL募課計劃

加入SEL學苑,開始用科學的方法了解你的情緒,學習如何更自信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!

了解更多

Copyright 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