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課程製作團隊
    • 我們的願景
    • SEL教育現況
  • 學苑課單
    • 學齡前
      • BODY認識身體
    • 小學生
      • 一年級
      • 二年級
      • 三年級
      • 四年級
      • 五年級
      • 六年級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教育專欄
  • 支持我們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課程製作團隊
    • 我們的願景
    • SEL教育現況
  • 學苑課單
    • 學齡前
      • BODY認識身體
    • 小學生
      • 一年級
      • 二年級
      • 三年級
      • 四年級
      • 五年級
      • 六年級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教育專欄
  • 支持我們

我們的世界,是真的嗎?還是大腦的幻想?

  • 2025-04-02
---哲學 × 意識 × 情緒的思辨之旅 你曾做過超真實的夢,醒來後還覺得身在其中嗎? 你是否在看完《駭客任務》後,開始懷疑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實存在的? 你是否有過「明明什麼都沒發生,卻突然難過」的情緒經驗? 這些看似不同的經驗,其實都指向同一個核心問題: 我們的大腦如何建構「現實」與「情緒」?

大腦建構的 不只是「現實」,還有「情緒」

哲學家笛卡兒曾說:「我思,故我在。」
當我們懷疑一切是否真實時,至少能確定「我正在思考、感受」,因此我存在。
而科學發現也指出,我們的大腦其實不只是接收資訊,更會主動**「拼湊」與「創造」我們所見的世界**。例如視覺盲點的補完現象、夢境的真實感,都是大腦自己「演出」的故事。
情緒也是如此。
我們的感覺並不總是來自外在事件,而是來自我們對事件的詮釋與想法。
例如:
• 一句話,有人聽了覺得溫暖,有人卻感到被否定。
• 一次沉默,有人覺得被尊重,有人卻覺得被忽視。
這說明了:
「情緒,是我們主觀現實的一部分。」

🎬 模擬理論 × 情緒真實感

現代哲學家波斯特羅姆提出「模擬理論」:若科技足夠發達,人類可能只是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意識體。這樣的理論也被馬斯克、科幻電影大量引用。
但即使這一切只是模擬,我們的情緒感受卻是真實的。
痛苦、喜悅、孤單、希望——這些體驗發生在我們的心中,不論外在是否「真實」,它們都是真實地被感受到。
這也是情緒教育的起點:
不是外在世界定義你的感受,而是你如何與自己的內在對話。

哲學如何幫助我們面對情緒?

  1. 笛卡兒的懷疑論提醒我們,思考與情緒的出現就代表「我正在活著」。
  2. 休謨的印象論讓我們理解:我們的大腦習慣把經驗拼湊成連續的故事,情緒往往也是這樣「拼出來的」。
  3. 現象學家的觀點指出:我們的知覺會主動篩選資訊,所以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感受,是自然現象。

這些思想告訴我們:

我們的現實與情緒,都不是被動接收的,而是可以被我們自己練習覺察與重建的。

EQ學苑的思考:在真假之間, 練習「真實感」的能力

即使世界可能是幻象、即使情緒可能只是瞬間的波動,
但只要我們願意停下來,問問自己:

「我現在感受到的是什麼?」
「這個感受是來自我真正的需求,還是來自習慣性的解釋?」

這就是在練習覺察力,也是EQ的核心能力之一。

在 EQ學苑,我們相信——
不管這世界是真還是假,你的感受是真實的,你的存在有價值。
與其尋找世界的「真相」,不如練習如何真實地與自己相處。

結論

感官能騙人,記憶會出錯,世界也許只是幻象。
但當你願意誠實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,
你就已經踏上了通往真實的旅程。

分享貼文

相關貼文

只要一個方法輕鬆破除親子隔閡:三明治溝通法,讓你和孩子變隊友

只要一個方法,就能打破親子隔閡!三明治溝通法以「肯定+建議+期待」三層對話,讓孩子放下防備、願意靠近。不再命令與對立,而是攜手成為彼此的隊友。

閱讀更多 »

路怒症也有三階段 安全保平安的三把火滅火錦囊

路怒症分三階段:煩躁、火大、失控。專家建議:先深呼吸轉移注意,遇火氣上頭就停車冷靜,若爆發立即脫離現場。長期透過正念練習與認知行為療法,學習情緒管理,讓每趟車程更安全愉快。

閱讀更多 »

數位洪流中的專注危機:破解數位代謝症候群

在數位洪流中,我們常被訊息分心,陷入焦慮與專注崩壞。數位代謝症候群正悄悄侵蝕大腦健康。設定數位斷食、關閉通知、專注單一任務,重拾深度專注與內心平靜,成為清醒的數位時代掌舵者。

閱讀更多 »

我坐在路怒症的副駕上,我可以做甚麼

當你坐在路怒症司機旁,保持冷靜、避免指責、巧妙轉移話題、協助導航、確保安全,必要時請求停車休息。事後以平和態度討論,鼓勵學習壓力管理,共同營造安心駕駛環境。

閱讀更多 »

從生氣到發脾氣:解碼情緒的健康密碼

生氣是情緒的警訊,提醒我們需求未被滿足;發脾氣則是情緒失控,易傷人傷己。透過覺察、對話與練習放鬆技巧,我們能將怒氣轉為行動,守護身心健康。

閱讀更多 »

情緒風暴與血壓危機:五種情緒的健康警訊

當情緒如風暴般襲來,憤怒、焦慮、壓力、恐懼與悲傷都可能讓血壓飆升、損害心血管健康。專家指出,長期負面情緒不僅傷心,也傷身。透過深呼吸、正念練習與運動等小習慣,我們可以有效緩解情緒風險,為健康把關。

閱讀更多 »
上一頁上一篇AI會讀腦?還能訓練腦?
下一篇【大腦也需要防毒軟體】資訊太多怎麼辦?專家教你裝個「心智篩網」!下一篇

sEL募課計劃

加入SEL學苑,開始用科學的方法了解你的情緒,學習如何更自信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!

了解更多

Copyright 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