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課程製作團隊
    • 我們的願景
    • SEL教育現況
  • 學苑課單
    • 學齡前
      • BODY認識身體
    • 小學生
      • 一年級
      • 二年級
      • 三年級
      • 四年級
      • 五年級
      • 六年級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教育專欄
  • 支持我們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課程製作團隊
    • 我們的願景
    • SEL教育現況
  • 學苑課單
    • 學齡前
      • BODY認識身體
    • 小學生
      • 一年級
      • 二年級
      • 三年級
      • 四年級
      • 五年級
      • 六年級
  • 會員服務
  • 教育專欄
  • 支持我們

只要一個方法輕鬆破除親子隔閡:三明治溝通法,讓你和孩子變隊友

  • 2025-07-18
只要一個方法,就能打破親子隔閡!三明治溝通法以「肯定+建議+期待」三層對話,讓孩子放下防備、願意靠近。不再命令與對立,而是攜手成為彼此的隊友。

「說一句話,孩子就翻白眼」「好心提醒,卻變成爭吵收場」──你是否也曾在親子溝通中,感覺彼此像敵人而非隊友?其實,打破親子隔閡,不需要高深技巧,只要掌握一個簡單的方法:三明治溝通法(Sandwich Method),讓你用理解和尊重,重新搭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。
接下來我們將結合溝通心理學與親子教養的實務建議,拆解三明治溝通法的三個步驟,並搭配具體範例,讓你在每一次對話中,不再成為「下命令的長官」,而是真正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的隊友。

把孩子當隊友,而不是下屬: 溝通的第一轉念

現代教養已不再是單向命令或獎懲控制,而是強調「夥伴式育兒」(Collaborative Parenting)。當你願意將孩子視為溝通的平等對象,親子間的對話將從對立變成合作,從衝突變成成長。


根據心理學家湯瑪斯·高登(Thomas Gordon)的研究,命令式語言會讓孩子進入「防衛模式」,導致溝通中斷。而三明治溝通法,正是一種能降低防禦、強化連結的有效對話策略。

三明治溝通法 Step by Step: 三層傳遞尊重與期待

1. 上層吐司: 具體肯定,打開對話的溫度

你是否常說「你好棒」,但孩子卻毫無反應?其實,「具體的肯定」比空泛的稱讚更有力量。

心理學根據: 根據正向心理學家馬丁·塞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的研究,具體肯定有助於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,讓他知道「我被看見、我被理解」。

範例應用: 「你剛剛主動幫妹妹把玩具收好,我看到你很貼心,真的很棒。」 這樣的開場不僅讓孩子放下防備,也讓他感覺到被尊重、被信任。

2. 內餡建議: 溫柔指出方向,而非指責

溝通的核心不在於指出錯誤,而是在肯定之後,引導孩子看見更好的選擇。

專家觀點: 微軟前研究員琳達·斯通(Linda Stone)曾指出,當溝通中以建設性建議取代批評,能提升互動的信任感與回應力。

範例應用: 「你下次如果能幫忙把垃圾袋也換上,那就更完美了!」 不指責、不否定,而是自然地提出可以「一起變得更好」的建議,這正是親子合作的起點。

3. 下層吐司: 給出期待,拉近未來的距離

收尾是關鍵。就像好的句點,能為對話畫下正向的記憶印象。

心理學依據: 溝通學者瑪莎·史瓦茲(Marsha Linehan)在辯證行為治療中提出,「結尾帶著希望」能加深關係的情緒連結,讓彼此更願意再次對話。

範例應用: 「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也能做到,我真的很期待我們一起把家裡打理得更好!」 這不只是期待行為的發生,更是傳遞出「我相信你」「我們是一起的」情感訊號。

從說話開始破冰:你不是要讓孩子服從, 而是讓他願意靠近

三明治溝通法的威力,不在於技巧本身,而在於你是否願意放下「我是爸媽所以我說了算」的姿態,轉而成為孩子可以信賴、願意靠近的隊友。


當你以理解與期待,夾住每一句建議,孩子也會在你的溫柔堅定中,學會傾聽與回應。從今天開始,試著這麼說:

•「你今天主動整理書包,媽媽真的有注意到,很不錯。」
•「如果明天能自己早點起床,就可以更有餘裕準備。」
•「我知道你做得到,我們明天一起加油,好嗎?」

成為親子關係中的清醒者: 少一點對立,多一點並肩

破除親子隔閡,不需要高壓管理,也不是靠妥協討好,而是透過正向、具體、有情感的對話,建立互相信任的橋樑。用三明治溝通法,讓你和孩子的每一次對話,都是一次攜手向前的契機。

下一次,當你想對孩子說「你怎麼又忘了?」時,不妨先換句話說──

「你有試著記住這件事,我有看到。只是還有一點可以再加強,下一次我們一起試看看,好嗎?」

一個方法,三層訊息,卻能打開孩子的心,讓你們不再是命令與抗拒,而是真正的隊友。

分享貼文

相關貼文

路怒症也有三階段 安全保平安的三把火滅火錦囊

路怒症分三階段:煩躁、火大、失控。專家建議:先深呼吸轉移注意,遇火氣上頭就停車冷靜,若爆發立即脫離現場。長期透過正念練習與認知行為療法,學習情緒管理,讓每趟車程更安全愉快。

閱讀更多 »

數位洪流中的專注危機:破解數位代謝症候群

在數位洪流中,我們常被訊息分心,陷入焦慮與專注崩壞。數位代謝症候群正悄悄侵蝕大腦健康。設定數位斷食、關閉通知、專注單一任務,重拾深度專注與內心平靜,成為清醒的數位時代掌舵者。

閱讀更多 »

我坐在路怒症的副駕上,我可以做甚麼

當你坐在路怒症司機旁,保持冷靜、避免指責、巧妙轉移話題、協助導航、確保安全,必要時請求停車休息。事後以平和態度討論,鼓勵學習壓力管理,共同營造安心駕駛環境。

閱讀更多 »

從生氣到發脾氣:解碼情緒的健康密碼

生氣是情緒的警訊,提醒我們需求未被滿足;發脾氣則是情緒失控,易傷人傷己。透過覺察、對話與練習放鬆技巧,我們能將怒氣轉為行動,守護身心健康。

閱讀更多 »

情緒風暴與血壓危機:五種情緒的健康警訊

當情緒如風暴般襲來,憤怒、焦慮、壓力、恐懼與悲傷都可能讓血壓飆升、損害心血管健康。專家指出,長期負面情緒不僅傷心,也傷身。透過深呼吸、正念練習與運動等小習慣,我們可以有效緩解情緒風險,為健康把關。

閱讀更多 »

當路怒新聞來敲門:家長如何觀察與引導孩子

路怒新聞可能引發孩子的恐懼、憤怒或困惑。家長可通過觀察孩子的生理、心理、認知及行為反應來提供指引。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,理解事件背景,並通過正確的行為示範,教導他們健康應對衝突,重建安全感與信心。家長的溫暖陪伴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支持。

閱讀更多 »
上一頁上一篇路怒症也有三階段 安全保平安的三把火滅火錦囊
下一篇一年級上學期-自我察覺下一篇

sEL募課計劃

加入SEL學苑,開始用科學的方法了解你的情緒,學習如何更自信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!

了解更多

Copyright 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